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引领青年学子感悟船政精神、厚植家国情怀,做爱影片
“船政传薪”实践队于7月10日至12日,实践第五日至第七日继续深化探寻之旅。队员们行走于历史遗迹与红色热土之间,在叩访先贤、解码精神、缅怀英烈中汲取丰厚滋养,砥砺青春报国之志。

7月10日上午,实践队前往罗星塔公园。屹立在闽江口的罗星塔,历经百年风雨仍巍然矗立,塔身斑驳的印记诉说着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记忆。这座从南宋 “航行” 至今的 “中国塔”,不仅是闽江航标的 “老地标”,更是船政时代海洋文明觉醒的象征。实践队在罗星塔下眺望大海,海风拂过耳畔,仿佛能听见百年前船政舰船启航的汽笛,与眼前壮阔的海景交叠成一幅跨越时空的画面。
随后,大家走进一号船坞。这个曾是 “世界第二大石船坞” 的地方,见证了中国从木船到近代钢铁舰船的跨越。实践队员们通过探访船坞,了解到当年船政学堂的学生,既要背《海国图志》学理论,也要在船坞里学铆钉焊接练手艺,是真正地做到了 “抬头有理想,低头能实干”。
下午,实践队一同探访闽安古镇。通过走访古镇,实践队看到了明代抗倭遗址和近代船政遗迹 “同框”,老码头与工业文明的痕迹交织,像一本打开的立体史书,诉说着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—— 船政先辈既守住了中国海防的 “根”,又大胆迈开了近代化的 “步”。
7月11日上午,实践队首先参观了左沈二公祠,了解到左宗棠“实创厥谋”,沈葆桢“考工育才之宏远”,二人创办了福建船政,培育近代海军人才,孕育近代海军首支舰队,为抵御外侮、自强求富贡献了重要力量。同学们被他们殚精竭虑推动救亡图强的事迹所打动,深感到今日生活来之不易,更坚定传承船政精神的信念。
当日下午,实践队前往潮江楼进行参观。通过“场景式”的学习方式,我们深入了解到王荷波同志为了理想信念,不惧艰难险阻,始终坚定地走在革命道路上。他“品重柱石”的高尚品德,也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。随后实践队到达马尾旧镇渡口,同学们实地走访,亲身感受船政文化的厚重底蕴与深远传承。
7月12日,实践队召开学习研讨会。队员们结合实地探访的深刻体验,围绕船政精神的核心内涵与当代价值展开了热烈交流与深入思考。大家分享在罗星塔、一号船坞、闽安古镇、左沈二公祠、潮江楼等地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悟,共同梳理船政文化脉络,探讨如何在新时代青年学子中更好地传承与弘扬“爱国、科学、创新、图强”的船政精神,明确将实践收获转化为传播船政文化、践行青春担当的具体行动方向。

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,但探寻的步履未曾稍歇。百年船政的精神基因,正通过这几日的实地探访持续解码,化作青年心中奔涌的传承动能。队员们深刻认识到,船政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、开拓意识和实干作风,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大家表示,要将这次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前进的动力,传承发扬船政精神,让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。